《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的研究》内容简介
本书循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产业网络的整体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了一套研究产业网络集成创新和政府作用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的系统性框架,同时在绩效评价方法上充分考虑了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样本主观性强和样本不足等因素后,给出的一种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紧接着,书中运用动态博弈模型结合演化博弈理论作为数理分析工具,将产业网络的主要局部——即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作为重要的创新参与主体和制度供给主体的政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最后以中国铁路产业网络的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作为案例,以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事实资料分析作为支撑,从整体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前面理论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的正确性。马晓飞: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MPA教育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在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CSSCI、EI、ISTP检索学术论文十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计算经济学。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的研究》章节目录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创新已成为时代特征
- 1.1.2 网络创新与集成创新
- 1.1.3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重要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1.3.1 对重要概念的说明
- 1.3.2 对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3.对比分析方法和演化分析方法的结合
- 1.4.2 内容与框架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创新与经济的关系及其研究范式的演化
- 1.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 2.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 2.2 产业集成创新
- 1.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 2.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 2.3 创新与政府作用
- 1.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 2.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 2.4 简要评述
- 第3章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系统与创新模式
- 3.1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系统的有机构成
- 3.1.1 产业网络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 3.1.2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体系的层次与功能
- 1.核心层网络
- 2.辅助层网络
- 3.外围层网络
- 3.2 产业网络的治理结构
- 3.2.1 产业网络形成的基础条件与制度环境
- 3.2.2 “自组织型”产业网络
- 3.2.3 “自组织型”产业网络的临界状态
- 3.2.4 “他组织型”产业网络
- 3.3 产业网络的集成创新模式
- 3.3.1 内生驱动型集成创新模式
- 1.集成创新的契约模式
- 2.集成创新的科层模式
- 3.集成创新的网络模式
- 3.3.2 外生牵引型集成创新模式
- 1.政府主导型集成创新模式
- 2.政府引导型集成创新模式
- 3.4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绩效和政府作用的评价方法
- 3.4.1 既有方法的不足
- 3.4.2 本书采用方法的设计思路
- 1.如何考虑经济的因素
- 2.如何考虑制度的因素
- 3.如何考虑技术的因素
- 4.如何消除主观性或样本不足带来的影响
- 3.4.3 模型的设定和关键参数估计方法
- 1.模型的设定
- 2.弹性系数α、θ、β的灰色估计
- 第4章 企业在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中的策略选择
- 4.1 横向:基于技术创新选择策略的演化博弈
- 4.1.1 问题的提出
- 4.1.2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策略分析·对经典“智猪博弈”的调整
- 1.激励机制调整
- 2.约束机制调整
- 3.差异化的自主创新策略
- 4.由竞争走向合作的自主创新策略
- 4.1.3 实力相当企业间的技术策略选择·基于斯塔尔伯格模型的分析
- 1.两厂商均选择自主创新策略的博弈分析
- 2.两厂商分别选择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策略的博弈分析
- 3.两厂商选择合作创新策略的博弈分析
- 4.1.4 小结
- 4.2 纵向:基于主体价值和协同价值创新权衡策略的动态博弈
- 4.2.1 基于价值链问题的描述与假设
- 4.2.2 “竞争—竞争”
- 4.2.3 “竞争—合作”
- 4.2.4 “合作—竞争”
- 4.2.5 “合作—合作”
- 4.2.6 供应商和集成商动态博弈结果分析
- 4.2.7 小结
- 4.3 全网:基于集成创新技术标准的兼容策略选择
- 4.3.1 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 4.3.2 互相兼容
- 4.3.3 单向兼容
- 4.3.4 互相不兼容
- 4.3.5 厂商的兼容决策分析
- 4.3.6 兼容成本对兼容决策的影响
- 4.3.7 小结
- 第5章 政府在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中的作用
- 5.1 政府作用的必要性与作用边界
- 5.1.1 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 5.1.2 政府作用的有效边界
- 1.边界函数模型的建立
- 2.私人市场与政府直接生产的边界
- 3.机会主义与监管
- 4。私人市场生产、政府监管、政府直接生产三种模式的作用边界
- 5.1.3 发达国家政府在产业网络创新实践中的经验
- 5.2 政府在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中的政策工具
- 5.2.1 对技术创新的激励约束政策
- 1.技术创新激励约束政策的三个维度
- 2.知识产权激励——解决技术创新中“搭便车”行为的有效方式
- 5.2.2 对技术创新合作的促进作用
- 1.降低产学研合作的信息搜索和沟通费用
- 2.降低产学研合作的谈判和决策费用
- 3.降低产学研合作的监督和履约费用
- 5.2.3 对技术标准的协调与规制
- 1.政府对技术标准协调与规制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 2.政府制定标准政策要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 3.对技术标准的协调与规制——政府作用与公共政策
- 5.3 我国政府在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中的作用
- 5.3.1 产业创新政策概述
- 5.3.2 中国产业创新政策的演进
- 5.3.3 中国政府作用的变迁及其原因
- 第6章 实证分析——中国铁路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
- 6.1 铁路产业网络的有机构成、治理结构与集成创新模式
- 6.1.1 铁路产业网络的有机构成
- 6.1.2 中国铁路产业网络创新活动主要行为主体与政府定位
- 6.1.3 铁路产业网络的治理结构与集成创新模式
- 1.铁路产业的科研管理体系
- 2.铁路运输产品的特点及铁路产业创新的方向
- 6.2 对铁路产业网络集成创新绩效和政府作用的评价
- 6.2.1 引言
- 6.2.2 技术创新和政府作用对铁路产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测度
- 1.将铁路产业主要的非运输企业和运输企业各指标项分别合并计算分析
- 2.按铁路产业主要的非运输企业各项指标计算分析
- 6.2.3 从专利产出的角度评价中国铁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6.3 实证分析的结论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与主要观点
- 7.2 主要创新之处
- 7.3 尚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免费下载阅读地址

如无法下载,请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下载地址
版权免责声明
《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的研究》为网络收集或网友自行上传,本站不对内容负责,《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的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业使用,本站不提供任何下载,储存服务,如无意侵犯了你对《产业网络集成创新与政府作用的研究》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用户最新使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