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格》内容简介
此文为2014年全新修订版,主要讲述了如下内容: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处逆境,却演绎出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当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可是他们无一不使人肃然起敬!这是一群或忠而忘身、或千金一诺、或临节不苟、或大义凛然、或视死如归的人。上至尧舜,下迄清末,其长存浩气,历千百代而不衰不绝,他们用生命的华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的故事也彰显了这样一个道理:坚持道义,坚守人格,其实也是一种成功!成功不仅仅意味着得到了名利,得到了情爱,得到了世俗的一切;其实取义成仁是成功,坚守信仰是成功,捍卫尊严也是成功,大而言之,更是我们民族的真正成功。在人格精神失落、拜金拜权主义盛行的今天,本书无疑是一种高贵精神的力量之源,是一剂历史的心灵鸡汤。有人说读史学成功,读史通权谋,读史知兴衰,读史明得失,读史鉴真伪,读史增学识……总之,读史似乎能带给人们无穷的好处。《中国人的人格:中国历史上的人格精神》却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读史不应只是学智慧、增心机、通谋略、长学养,更重要的是,读史还能够帮助我们去塑造一种人格精神。明河在天,八零后,心灵的读史者,喜博览群书,有“写史圣手”之美誉,曾出版《韩信传奇》、《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等作品。
《中国人的人格》章节目录
- 序言
- 1.赵氏孤儿——一群男人演绎的悲壮
- 一、刺客鉏麑的选择
- 二、族弟弑君,赵盾受其咎
- 三、祸起下宫,斩尽杀绝
- 四、两位义士殊途同归的选择
- 五、大仇得报之日,程婴以一死明志
- 六、有感于《赵氏孤儿》,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儿》
- 七、余声:不仅仅是感动
- 2.当隐则隐——“清洁”的隐逸者
- 一、尧让天下,许由洗耳
- 二、求仁得仁,死而无怨
- 三、千古寒食为一人
- 四、孔子的好学门生
- 五、见仁见智,此一时彼一时
- 六、不疑古的道理
- 七、余声:莫去揣度古人
- 3.为求真而丧命——写史者的悲情
- 一、“弑君”的铁案
- 二、明朝有个方孝孺
- 三、慷慨赴死的领衔史官
- 四、誓死咬定“燕贼篡位”
- 五、一边是道义,一边是惨毒
- 六、余声:弥足珍贵的求真精神
-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两位穷途末路的霸王
- 一、吴王夫差立志要报杀父之仇
- 二、一念之差的夫差
- 三、夫差拒绝了勾践的好意
- 四、夫差死后三百年的“西楚霸王”项羽
- 五、历史的轮回:项羽妇人之仁
- 六、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七、余声:一个人不能没有尊严地活着
- 5.士为知己者死——刺客们的行事逻辑
- 一、勇士专诸以鱼肠剑行刺吴王僚
- 二、赵襄子反被刺客豫让所感动
- 三、聂政刺死韩傀后自毁容貌
- 四、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不反顾
- 五、杀死一荆轲,还有高渐离
- 六、关于刺客们的千古论题
- 七、余声:没有无缘无故的声名
- 6.仗义每从屠狗辈——急人之难的市井奇士
- 一、急平原君之难,毛遂自荐
- 二、冯谖为孟尝君打造“三窟”
- 三、望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 四、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五、余声:英名千古不灭
- 7.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名将的君子之风
- 一、乐毅成了燕昭王的黄金台下客
- 二、乐毅率五国联军大败齐国
- 三、一朝天子一朝臣,燕惠王中了反间计
- 四、没有乐毅的燕军遭到了灭顶之灾
- 五、乐毅作书明志
- 六、乐毅缘何成为诸葛亮的偶像
- 七、余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8.从人身到精神的彻底依附——田横五百壮士
- 一、秦末大乱中田横之兄见势称王
- 二、田横兄弟为项羽所败,刘邦黄雀在后
- 三、汉军背信袭齐,五百士随田横入海岛
- 四、田横临大节而不辱,五百壮士无一人苟活
- 五、封建主义问题,五百士壮举的历史分析
- 六、余声:“正因死士忆田横”
- 9.主辱则臣死——一种看似迂蛮的封建伦理观
- 一、为保全君主的体面,一介下士冒死两屈秦王
- 二、铁骨贯高,一个让人感佩有加的臣子
- 三、为捍卫君上尊严而拼得一死的李若水
- 四、特殊的时代决定了特别的意识形态
- 五、余声:古老观念的现代意义
- 10.被背叛的“卖国贼”——李陵的悲剧
- 一、汉武帝导演了一出战争史上荒唐北伐剧
- 二、该死没死,将军百战声名裂
- 三、一言之辩不合,小小太史令遭难
- 四、丈夫不能再辱,李陵死葬蛮夷中
- 五、李陵政治上的不成熟
- 六、再客观的历史也有主观性
- 七、余声:“愿子留斟酌,慰我平生亲”
- 11.心念旧恩——汉有蔡邕,唐有雷海青
- 一、蔡邕亡命天涯始末
- 二、董卓对蔡邕的特别恩遇
- 三、蔡邕之死缘于一个哀伤的表情
- 四、遭逢安史之乱,乐工雷海青之死
- 五、后世对于蔡邕的苛评
- 六、历史的复杂面目
- 七、余声:蔡邕真正的悲剧
- 12.魏晋之后,岂有“名士”——再谈竹林七贤
- 一、“竹林七贤”可能不在竹林
- 二、嵇康的生平志趣
- 三、与山涛的绝交
- 四、令举国悲痛的嵇康之死
- 五、几位竹林名士的生平志趣
- 六、作为精神丰碑的一个时代与一群名士
- 七、余声:师贤当师其心
- 13.可怜金谷坠楼人——一个弱女子最后的尊严
- 一、石崇其人,由一个政治家蜕变为不齿之徒
- 二、面目复杂的石崇
- 三、石崇与绿珠的情意
- 四、不费解的石崇之死与费解的绿珠之死
- 五、多情的石崇,引出一个更多情的绿珠
- 六、余声:金谷坠楼人的不死之魂
- 14.死囚们的道德觉醒——唐太宗纵囚的是非
- 一、唐太宗与死刑犯的“君子协定”
- 二、史家欧阳修非难太宗“纵囚”
- 三、纵囚之举仅仅是“政治秀”吗
- 四、“汤显祖纵囚观灯”事件
- 五、汤显祖为什么会成功
- 六、死囚们的道德如何觉醒
- 七、余声:善不积者不足以成名
- 15.留取丹心照汗青——只盼一死的文天祥
- 一、文天祥的早年生涯
- 二、天下有变,一州之长挺身而出
- 三、回天乏力,惟尽人事而听天命
- 四、抗元大业失利,文天祥不幸被俘
- 五、坚贞不屈,三载囚徒只盼一死
- 六、英雄写照: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七、余声:千古绝调《正气歌》
- 16.一腔热血为家国——戊戌君子谭嗣同
- 一、 “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的世家子弟
- 二、发奋图强,湖南志士的振兴之梦
- 三、有心而乏力,理想主义的维新者步入军机
- 四、病急乱投医,一个深明大义一个精明投机
- 五、 “中国因变法而流血之第一人”
- 六、谭嗣同对待生命的精神自觉
- 七、余声:求仁得仁,前承古人,后启来者
免费下载阅读地址

如无法下载,请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下载地址
版权免责声明
《中国人的人格》为网络收集或网友自行上传,本站不对内容负责,《中国人的人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业使用,本站不提供任何下载,储存服务,如无意侵犯了你对《中国人的人格》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用户最新使用评价